本报记者李金霞编者按:
由新疆卫视和上海纪实频道联合打造的全新栏目《真实纪录》于5月30日23:45正式开播,给新疆乃至全国的电视观众献上了一份纪录片“大餐”。《真实纪录》栏目将播出包含人文、社会、自然等各种类型的纪录片。在栏目、节目卖点和内容上将突出传奇、新奇的特色,不论是一段历史档案还是一个现实中的人物,抑或是一篇自然地理的探索,都有其或神秘或传奇或发现为节目的特征和意义。《真实纪录》栏目的诞生是新疆卫视与上海纪实频道一起合作的成果,是一次优势互补的联合,意味着新疆拍摄的众多优秀纪录片将加入到播放序列中,会成为新疆乃至全国电视观众晚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里,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去梳理新时期以来新疆纪录片发展的脉络,去探究新疆纪录片人的人文情怀以及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有学者这样说过:“人类绝对不会再有这样的幸运,把海拔最高和最低、摄氏气温最低和最高、荒凉至极又绿意盎然的景致同时置于同一片蓝天下,但新疆就是这样的幸运,她坐拥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文化资源,说新疆是人类最后的文化高地并不为过。”
2000年,当中国纪录片发展进入一个低谷期,全国不少纪录片栏目被取消,一些纪录片创作机构面临合并或者消失的背景下,新疆的纪录片人相信在这片“文化高地”上,定会绽放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化精品之花,就是在这一年,新疆电视台成立了纪录片部。
如今,13年的光阴幻化成百余部纪录片、6000多分钟的纪录影像。数十部诸如《最长的冬天》、《刀郎乐人》、《DOREMI》、《1943驼工日记》、《回家的路有多长》、《一百年前的探险日记》等优秀作品问鼎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自然及环境类亚洲制作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亚洲纪录片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大奖并入围法国国际人文电影节、德国格廷根国际人类电影节等欧洲众多电影节。新疆纪录片人正以自己独有的姿态立于中国纪录片之林。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总裁高峰曾这样评价过新疆的纪录片:“相较而言,在多民族地区拍摄纪录片最成熟的要属新疆。新疆的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多样的主题、精细的拍摄技术让中国的纪录片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成为了可能。”
2010年,中国纪录片迎来了它的春天。这一年10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管理部门第一次对中国纪录片发展正式提出整体性指导意见。这是一次国家在文化领域的谋变,表层所呈现的是对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一次转型,但就深层次而言,是基于国家文化安全和当今社会价值考量所展开的一次国家层面的政治化的选择。”负责国家纪录片产业课题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如是说。如何将新疆纪录片生产驶入快车道,是新疆纪录片人面临历史性的机遇。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独特、丰富、多样的文化特征具有世界范围的不可替代性。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毗邻亚欧八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商品大潮还未全部席卷的生活与心灵,很多重要的媒体对这种异于内地的差别兴趣日浓。在拥有众多资源优势的同时,新疆纪录片人也深刻地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和自身的不足,诸如:随着其它地区具有综合实力的优秀纪录片创作团队的兴起与介入,题材优势正从过去的独有变成共有;从整体上说,新疆纪录片对于独特的文化资源转译手法不够多样,创作题材相对单一,大多集中在人文类和自然类纪录片,历史与科学题材、文化与音乐题材等较少涉及;缺乏纪录片市场化专业人才等等。
“这是一个文化视野已充分开阔的时代,观众已经看到过大量的中国和世界的好片子,我们必须站在不低于这种好片子的高度,打造优秀的纪录片,用全世界能听得懂的影视语言进行交流。当BBC、美国国家地理的商业纪录片的摄制与运作展示豪华阵容下的视觉盛宴,欧洲小成本纪录片是另一种打动人心的深刻情怀。我们要广采众家之长,形成新疆纪录片自己的特点和价值认同,从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新疆卫视节目中心副总监许晓娟说。
毫无疑问,纪录片的创作和运作是一个系统的、具有较长周期性的工程,它需要专业团队有战略的眼光、长期不懈的探索、坚守和系统性的规划与运作。
“创作一流的纪录片,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我们要做的就是,踮起脚尖,努力点,再努力点,也许,我们真的就能够到那个梦。”新疆纪录片人这样说。——新疆纪录片代表作创作侧记
新疆既有雄阔的高山,也有神秘的湖泊;既有大漠孤烟的苍凉,也有水草丰润的禀实;她既保留着历史深处的履痕,也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如果说,新疆的歌舞培养了外界听觉上对新疆的认知,那么纪录片则是让外界审读新疆的另一种方式。展现纵深历史的《一百年前的探险日记》、以“真”绘片的《河狸的故事》、用影像表达哲思的《永恒的大地》,新疆纪录片人伸缩的焦距描绘着另一个新疆。《一百年前的探险日记》:从人文风情向历史叙事迈进的重要一步
2012年,新疆电视台纪录片团队历时3年拍摄完毕的10集纪录片《一百年前的探险日记》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
100多年前的清王朝末期,处于中国西大门的新疆成为列强相争之地。一批国外探险家、考古学家、谍报人员甚至是语言学家或出于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或出于对千年文明的痴迷、或出于强烈的寻根情结相继来到新疆。他们一次次地举起相机,用镜头留下了一张又一张反映当时社会现状和普通人生活的照片,成为新疆历史上最早的“家庭相册”。
时光如水,100多年后的今天,当这些留存下来的探险日记和照片摆放在纪录片人的工作台前,新疆电视台纪录片团队有了一种将历史复活的冲动。
“仅凭一些照片来呈现历史,这样的片子难免会过于安静”。在最初的选题论证会上,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同行无不担忧地提出质疑。“安静”是一种很委婉的否定,他的潜台词是这个选题不生动、缺乏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