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独具特色和旅游市场广阔两个标准,本文列出两大类共十二个重大项目。其中,第一类主要在上面提到的第三圈层,即西南高地(远环层),第二类主要在第二圈层,即环西宁圈(近环层)。第一类项目在国内的知名度很高,很多人也很向往,但这些项目多数路途遥远,高原地带空气稀薄,旅游难度较大。第二类多数目前的知名度可能并不高,但文化底蕴深厚,潜力很大,且多数在河湟谷地,交通方便,很容易形成现实的旅游产品。两大类各有优势,现分别予以阐述。
第一大类:需要深度提升的六大经典品牌项目。
1. “中华水塔”三江源寻根游。这里是国家级生态保护区,所以,环境保护是第一要义,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安排一定的三江源寻根游是极具号召力的。但是这里属高原气候,且有生态保护的严格要求,一般人可能不便进入,因此从旅游的发展看,规模有限,可能更多的意义是青海旅游的招牌价值。
2. “中国可可西里极限生态”体验游。这个项目的价值和旅游模式与三江源项目异曲同工,都是高原地带,都是国家级生态保护区,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都是一般人难以进入的地方,因此同样属于游客量少但属于青海招牌项目的地方,应精心打造,但又要避免有太多的游客进入。
3. “巍巍昆仑神话世界”祭拜游。昆仑山是一座长长的山脉,从旅游的角度看,一定要选择若干点。现在已有昆仑山口、昆仑文化景区等景点。作为中华昆仑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对内地游客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但目前的游线和产品设计显得单薄,昆仑山口只是个拍照地,而现在的昆仑文化景区属于低档次开发项目,有损于昆仑山的形象。应该对昆仑山旅游进行高端策划和规划,确保如此重大的旅游项目真正能为青海旅游带来品牌价值的带动效应。
4. “青海湖西王母瑶池”休闲游。青海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青海的标志性、品牌型旅游项目。多年来,这里也涌现出一些品牌项目,如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等。然而,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青海湖的开发还远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水平。首先,青海湖的文化主题定位仍然不清,有一种提法叫“雪域神湖”,这显然是藏传佛教的文化认知,我们不否认这里是多元民族宗教的荟萃之地,但从青海湖的本底文化定位看,显然应该大力还原她原有的中原文化的底蕴,那就是作为昆仑西王母瑶池的核心主题文化定位。只有基于这个主题并进行深度开发,青海湖才能走出多元文化无主题的困惑,突破目前这种湖岸观光的单一旅游模式,进入深层休闲度假发展的模式。
5.金银滩“中国原子城”体验游。柴达木盆地腹地的金银滩孕育了草原风光,诞生了西部歌王王洛宾最著名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更诞生了新中国划时代的两弹研发基地——中国原子城。我认为,相比之下,这里的草原主题相对一般,王洛宾主题需要更合适的空间安排,这里更适合突出“中国原子城”项目的旅游开发,毕竟这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铸就中华魂的地方,品牌化地开发出来,一定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6.湟中塔尔寺“宗喀巴祖庭”观光游。塔尔寺的地位自不必说,是最接近汉地的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需要指出的是,从维护民族大团结、宗教大和谐的角度看,塔尔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该赋予塔尔寺更丰富的内涵,让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瞻仰,从而推动民族的团结和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大类:需要全新开发的六大特色资源项目。
1.“天下黄河青海美”大峡谷系列生态休闲游。人们通常把青海的黄河概念单纯认同为“黄河源头”,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严格来讲,青海黄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源头部分,另一类是黄河源头外上游峡谷河段部分,以扎陵湖、鄂陵湖为分界。从旅游的角度看,源头部分海拔高,一般人难以前往,属于探秘旅游,而源头外上游峡谷河段部分则是青海黄河可以吸引大量游客的区段,流经龙羊峡、贵德县、李家峡、坎布拉、尖扎县、循化县、民和县等地,此河段峡谷深深,河水清清,形成黄河三峡的壮美景观,绝对不输长江三峡,且有没有源头地区那种高原缺氧的困惑,是青海旅游业亟待系统开发的珍贵资源。目前大部分河段尚未开发,少量河段单独开发,效果一般。应该以省的名义进行综合开发,打造黄河青海段壮美的峡谷游线。这里不仅可以为外来游客提供观光游,而且可以为本地游客提供周末休闲度假游。
2.“唐蕃古道汉藏分野地”湟源日月山观光游。凡是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游客,途中都要经过一个叫做“湟源”的县。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这里似乎就是一个过境地。然而殊不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湟源县却拥有着不同凡响的自然和历史价值:它是青海的缩影,即中国中原、高原、荒原三大地貌的结合部;它是中国西部地区农牧分界地;它是历史上著名的唐蕃古道的重要节点;这里曾经发生过文成公主赴藏途中泪洒日月山的著名典故;它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上茶马互市的集贸重镇。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这里的资源太丰富了,足可以开发成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主题旅游区。目前,湟源正在开发,但侧重于恢复明清时期的丹嘎尔古城,这有点走偏,应该以文成公主为主题,进行拓展,其他都能贯穿起来。
3.“祁连山丝路南线”文化体验游。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已经确认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确实存在,也就是祁连山丝路南线。应该说,这是一条主题非常独特的游线产品,应该沿整个游线展开。当然,南线应该不同于甘肃河西走廊的北线,要突出南线的艰辛环境以及凸显南线周边景观的壮美。沿线可设置若干主题景区。
4.“喇家遗址——中国史前大灾难”观光感悟游。这个在大约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时期古羌民族遭遇洪泛大灾时发生的悲惨故事,被一刹那的毁灭而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在全世界都具有独特文化遗产价值的灾难遗址地。历史的巧合是,今年青海刚刚发生过玉树大地震,加上前年的汶川大地震,当前国家非常重视灾难教育,这里完全可以建成国家级、国际性的灾难演示和教育的重要观察地和观光地。令人遗憾的是,这里仅仅修建了一个规模很小的博物馆,其考古、历史、文化、旅游价值远远没有发掘到位。喇家遗址需要进行综合评估,要坚决打破现在这种博物馆的方式,可以参照庞贝古城的开发模式,全面开发成一个世界著名的史前灾难遗址观光胜地。
5. 七彩艺术金三角”观光游。
在西宁南部一百多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三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彩色艺术,它们是:同仁县的热贡艺术、乐都县的柳湾彩陶艺术和湟中县塔尔寺的酥油花艺术。从分布地看,恰恰构成一个三角地。我认为,完全可以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一条“七彩艺术金三角”游线,进行深度专业的旅游开发。
6. “王洛宾西部音乐城”深度体验游。
王洛宾是中国音乐界的一面旗帜,他在西部风格的音乐创作方面,在中国民歌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现在,新疆、甘肃、青海等地都在争抢“王洛宾”资源。青海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在西宁郊区山水风景优越的地方划出一块地,专门策划开发一座“王洛宾西部音乐城”,这不仅是对王洛宾先生的告慰,也是巩固和增强西宁旅游地位的重要举措。音乐城就是一座主题旅游城,可以吸引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游客特别是爱好民族音乐的人们前来观光、体验、度假。
除了上述两大类重点项目外,青海省还应该鼓励扶持全省各地发展可持续的地方特色旅游项目,例如,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风情的景点、活动、表演等等;各州县有特色的景区景点等等。但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扶持项目的经济成长可行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收稿日期:2010-08-26 责任编辑: 余凌曲)